來源:中國網
中國網財經8月26日訊(記者葉淺 見習記者李睿陽)近日,香飄飄披露2022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與凈利潤雙雙下滑,自2019年來的業績頹勢繼續擴大。
上半年虧損過億 沖泡茶飲式微
上市第六年,“奶茶第一股”香飄飄正面臨業績下滑的考驗。2022年上半年,香飄飄實現營收8.59億元,同比下滑21.05%;歸母凈利潤虧損1.29億元,同比下滑107.57%。
沖泡類茶飲業績大幅下滑,是影響香飄飄整體營收的關鍵。香飄飄以沖泡奶茶起家,多年來該項業務的營收占比高居80%以上。2022年上半年,香飄飄沖泡類產品實現營收4.53億元,同比下降31.37%。
談到今年上半年業績虧損的原因,香飄飄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今年一季度國內疫情散發,導致公司業績下降;二季度,沖泡類產品進入銷售淡季,另因部分重點銷售區域的疫情管控措施較為嚴格,導致公司整體業務的正常推進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不過,自2019年起,香飄飄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就已經出現下滑。年報顯示,2019-2021年,香飄飄實現營收分別為39.78億元、37.61億元和34.66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7億元、3.58億元和2.23億元。
香飄飄的現狀,也是沖泡類飲品的縮影。同類品牌如優樂美、菓真以及立頓等沖調口味的飲品市場規模增長乏力,部分產品在市場上難尋蹤跡。
8月24日下午,中國網財經記者在走訪北京翠微超市牡丹園店時看到,上述品牌中僅有菓真被擺在貨架的下層,而問及香飄飄、優樂美等產品時,銷售人員表示“因為賣的不好已經下架好幾年了”。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產業成長的角度看,沖泡茶飲市場優勢不斷降低,是香飄飄在市場中面臨較大困境的原因。
“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內沖泡飲品市場處于初級階段,由于調配容易、速溶有效,以香飄飄為代表的沖泡茶飲比較受歡迎。” 江瀚補充道,“但伴隨市場發展,國內進入了現制調配市場,香飄飄等沖泡茶飲想要得到可持續發展就變得非常困難。”
智研咨詢數據顯示,沖泡奶茶市場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速,都遠遠落后現制奶茶市場。2014-2020年,國內現制奶茶市場規模增長率一直穩定在20%以上,但沖泡奶茶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卻僅為其四分之一,只有5.29%。2020年中國沖泡奶茶市場規模為48.9億元,現制奶茶的市場規模已達到1136億元。
新品營收占比不足2成
面對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香飄飄也做出了改變和調整,推出了即飲產品,但依舊無法改變公司“單腿”走路的情況。
2017年,香飄飄推出子品牌Meco蜜谷和蘭芳園,以蜜谷牛乳茶和蘭芳園絲襪奶茶進入液體奶茶市場,并走向中高端。2018年推出果汁茶,對標現調水果茶,賣點是0脂肪、0添加色素。以此形成公司產品升級,吸引更多年輕人。
即飲產品在上市初期為香飄飄帶來了業績增長。2017-2019 年,即飲類產品營收分別為2.17億元、4.19億元和10.05億元,營收占比從8%上升至25%。但自2020年開始,公司即飲類產品營收下跌。年報顯示,2020-2021年,公司即飲類營收分別為6.57億元和6.43億元,同期,該類產品營收占比分別為17.64%和18.8%。
與沖泡茶飲一樣,即飲茶飲也面臨新茶飲的圍堵。浙商證券研報顯示,與現制茶飲相比,即飲茶飲的缺點明顯。從口感上作比較,現制茶飲往往采用鮮奶、新鮮水果、現制奶蓋、現泡茶等新鮮食材,口感上顯著優于即飲茶飲料。
同時,現制奶茶相比沖泡茶飲和即飲茶飲,具備更多社交屬性。根據《喜茶×沙利文2020中國新茶飲行業發展白皮書》,現制茶飲的消費場景中下午茶和逛街的比例均超過60%。
與此同時,香飄飄四座液體奶茶工廠出現了產能利用率過低的情況。公司2021年報顯示,湖州、天津、江門和成都的液體奶茶工廠產能利用率分別為24%、18%、32%和1.5%。對此,香飄飄解釋稱,公司即飲類產品仍處在品牌培育階段,因此工廠產能利用率較低。
產品結構難以調整的同時,香飄飄還要面對食品行業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趨勢,以及業績不振的難題,2022年初,香飄飄決定提價。提價后,一杯香飄飄奶茶零售價超4元,一杯Meco果汁茶售價6元,而蜜雪冰城的現制中杯珍珠奶茶也售價6元。
“花差不多的價錢,買一杯現制茶飲,要比用熱水沖泡的奶茶更有吸引力。”“零零后”消費者閆女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說。
江瀚表示,香飄飄“一招鮮吃遍天”的大單品戰略如今已經不適應市場發展。公司利用老產品疊加新理念很難征服消費者,一定程度上來說陷入了自己的路徑依賴中。“香飄飄目前來說已經落后了,如果再不迎頭趕上的話,很有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