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這么多年,聽到有一些孩子的家長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的孩子畫的畫既不美觀也沒有別人畫的那么像?”對于家長們的這一系列“疑惑“委實叫人心痛。那么少兒美術培訓,家長該如何看待呢?衛斯塔少兒美術機構的老師為您指明一個方向吧。
還有一些憂心忡忡的父母,指著孩子的畫說:“他為什么總是畫不像?”其實,并不一定要畫得像才算是畫得好。大部分的父母以為孩子畫畫是以老師的示范為準,忽略了孩子的自我想象和思考,但老師的作用只是指引。
孩子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會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父母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老師畫了一個紅色的蘋果就不允許孩子畫一個綠色的蘋果。
臨摹只是眾多藝術形式中的一種,與其讓一個5、6歲的孩子去畫枯燥無味的素描,不如讓他在一張大大的白紙隨意涂鴉,千萬不要以我們的思想制約和束縛兒童的想象力。
繪畫在這里只是被看成孩子對外界認知、生活體驗、情感、興趣與愿望的傳達工具,是他們的一種語言而已。繪畫的技巧、技法在這里早已被淡化。
孩子們總是喜歡孜孜不倦地畫,總是急切地去表達,那是因為他們在說話,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他們的童真稚拙,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淡化,最終和我們一樣完全去以一個成年人的世界觀去觀察這個世界。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兒童時代的涂鴉、叫人難以理解一幅幅作品,是兒童拓展思維、發揮和鍛煉想象力的最佳方式,也許他會因為童年的亂畫而收益終生。
當然,很多家長忽略了一個情況,繪畫并不是以表現結果作為最終標準,而是一個集審美與情感陶冶等功能于一體的過程。所以說,家長對待孩子的繪畫更重要的應該看重的是他們想要表達什么,因為孩子“亂糟糟”的畫中也有自己的感悟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