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型白酒的靈魂,正是這杯中百轉千回的韻味,其復雜程度,并非單單一味能夠闡明。
熟悉醬香型白酒的酒友們,應該都知道,好的醬酒講究五味協調,“酸、甜、苦、咸、鮮”具佳,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析一下,這神秘的醬酒五味究竟是何物— —
五味之·酸
首先明確一點,正宗的醬酒都是用純糧固態法釀造而成的,相對來說比較健康。因為醬酒酒體中的主要成分均為微生物發酵轉化而成,其本質是糧食精華,也就是糧食的高能量形式,所以醬酒中含有豐富的酸類物質。
在判定醬酒級別的理化指標當中,有一項就是酸的含量。酒體中酸的含量越少,醬香味就越寡淡,后味也短,酸的含單越高,酒的醬香味就越濃,但酸味過大會導致酒味粗糙,品質不高。只有適量的酸度,能夠使酒體醬香突出、回味悠長,也能起到緩沖刺激性的作用。
一般來說,優質的醬香白酒,含酸量約高于普通白酒的一倍,超過普通液態白酒的兩倍。正宗的醬香酒中的酸類物質含量,不會超過整個酒體的0.1%,所以酸味不會過于突出,喝起來也更加舒適。
五味之·甜
很多朋友都知道,好的醬香型白酒是嚴格按照傳統工藝進行釀造,從精選糧食到復雜的工序,耗時諸多且大有講究。
醬香酒的甜味是來自于醇類物質:糧食從發酵到逐漸形成白酒,實際上就是淀粉轉變為糖分,糖分轉變為乙醇的一個過程。在釀造的過程當中,淀粉會逐漸糖化,形成類似“醪糟”一般的物質,從而產生甜味。這種甜味的本質是葡萄糖、果糖、乳糖等物質,也就是醇類。一般呈味很淡,所以不太容易品嘗出來。
五味之·苦
醬酒有苦味是正常的。在白酒釀造和發酵過程中,必然會有部分化合物以及原輔料、配料、溫度控制等因素導致酒體產生苦味。這種現象早在我國古代典籍《本草綱目》中就有過記載:燒酒,味苦、甘、辛,性溫,入心、肝、肺、胃經。由此可見醬酒有苦味是正常現象,醬香酒發酵過程中,醇類物質會產生苦味。
地道的醬酒,須經過七次取酒,每一輪取酒的香味都有所不同: 第一輪次的酒糧香突出,味道略酸;第二輪次的酒醛味突出,味道略酸;第三輪次的酒略有醬香,味道醇甜;第四輪次的酒醬香突出,味道醇厚;第五輪次的酒略有焦香,回味甜,味綿長;第六輪次的酒焦香突出,有焦苦味;而最后第七輪次的酒則焦香重,略有枯味。苦味便源自第六輪次和第七輪次的取酒當中。
五味之·咸
醬酒的咸味多由醬酒生產中的所使用的水質(水中的鹽類礦物質)所產生,現采用離子交換樹脂處理水,可避免咸味過頭。另外大曲醬香酒釀酒原料、輔料中同樣含有鹽類礦物質。
優質的醬香型白酒五味俱全,咸味在醬酒中不算明顯和突出。醬酒中細微的“咸味”能促進味覺,使人更充分地品味到酒體的濃厚順滑,更細致地感受到醬酒的層次。醬酒中的咸味不宜多,咸味過重多半是釀造工藝粗糙所致,口感不均衡,算不得佳品。
五味之·鮮
鮮味作為首屈一指的基本味,十分誘人食欲,但有關鮮味的來源,目前國內發表的研究資料還比較少。
提到鮮,人們往往會和“吃”聯系在一起,聯想到海鮮的味道。其實醬酒中,鮮味也是非常重要的,醬鮮味飽滿幽雅的醬酒,是品質比較不錯的酒,但是如果鮮味過多或過少,亦不能稱之為佳釀。
一口鮮香,一杯醇釀,優質的醬酒需五味均衡,相互協調。鮮味在醬酒品鑒時不像其他味道那么容易感受出來,所以一般人們談的比較少,需在品酒時細細體味。
敲黑板!!!
如何判斷”醬酒五味”是否優質
第一,小編建議大家在購酒的時候,選擇像賴世家這樣的值得信賴的老品牌。工藝世代傳承,又根據近代人的口味不斷改良。
酒體風味綿厚醬香,適口度高;工廠釀造有序,每個環節都有專人嚴格把控,品質有保障。原料輔料皆是原產自自家土地的優質糧食,產能高、品質佳,釀造出的好酒更是香味四溢。
第二,根據自己的口感去挑選醬酒。每個人的口味偏好不一樣,對“五味”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的人喜歡苦一點的酒,享受回甘的快意;有的人喜歡甜一點的酒,向往豐裕的口感;但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是最適合的優質醬酒。
通過對“醬酒五味”的分享,希望能更好地幫助酒友們辨別醬酒的品質和口感。俗話說:“醬酒千人千醬,每個人口中都是不一樣的味道”。那么中國醬酒五味,你喝酒時能感知幾味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