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紅外熱成像技術應用
紅外熱成像是根據溫度高于絕對零度(-273.15℃)以上的物體,都有輻射紅外線的原理,運用光電技術檢測物體熱輻射的紅外線特定波段信號,將該信號轉換成可供人類視覺分辨的紅外熱像圖的技術,并可計算出溫度值。紅外熱成像技術依據人體不同組織的紅外熱輻射差,可準確測量人體溫度分布的變化,判斷病灶的位置及范圍,是一種能夠反映機體代謝的功能影像,被稱為“熱CT”。可用于疾病診斷、臨床療效評價及醫學研究等。在中醫診斷學“有諸內必形諸外”思想指導下,紅外熱成像技術通過觀察體表溫度變化來揣測分析機體內在生理病理上的變化,是中醫臨床“司外揣內”、“見微知著”的具體體現,符合中醫“治未病”的理念,為輔助中醫辨證、體質辨識和效果評價提供了數據化、可視化及客觀化的科學依據。目前,主要用于中醫診斷客觀化、中醫體質辨識、輔助辨證治療、臨床療效評價及中醫科研等方面。
輔助中醫診斷
中醫臨床疾病診斷過程中最基本的理論基礎就是辨證論治。通常情況下,醫生在疾病辨證以及治療的過程中,先通過四診合參收集病人的相關病情資料,但從病人那里獲得的客觀資料非常有限,易受主觀因素影響而出現診治偏差。而紅外熱成像技術能精確、客觀、無損的反應人體的病理狀況,并以溫度的形式表現出來,彌補了辨證論治因主觀因素所帶來的缺陷。同時也體現了中醫的診斷思維,如以常衡變、見微知著以及司外揣內。
提示經絡穴位狀態
利用經絡穴位診斷疾病的方法由來已久,經歷了多年臨床實踐的驗證,是科學、準確的中醫診療方法。正常人的經絡深伏于人體肌肉筋膜之間,摸不到看不見。
而紅外熱成像技術能將人體臟腑功能狀態通過經絡穴位熱輻射變化真實直觀的呈現出來,快速準確反映經絡穴位異常狀態。比如肺病變,手太陰肺經可表現出異常熱結構;肝病變,肝膽經絡可表現異常熱結構。利用計算機對經絡穴位進行定位和測量計算,可避免人工尋找穴位不準確的弊病。
識別人體中醫體質
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個體特征。運用紅外熱成像技術對不同體質類型的人群進行觀測,研究不同體質類型人群紅外熱像數據特征,評估不同體質類型人群臟腑代謝狀態,進而達到辨識體質,預防疾病的目的。國醫大師王琦教授早在70年代就明確提出“體質可分、體質可調、體病相關”的著名觀點。以王琦教授為首的學術團隊,通過近30年的研究,把中國人的體質分為9個類型。這九種常見體質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