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的身上‘開花’。”
——蘇霍姆林斯基
作為父母,究竟該怎樣引導,才能逐步幫孩子建立自信呢?如何給孩子好的家庭教育,讓孩子的生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精彩呢?以下21個小妙招,不妨試一下。
01
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
在孩子4-6歲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這個階段,父母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一周花費一小時時間,全家人坐下來,找一本好書,父母跟孩子,每個人輪流念一段,逐漸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也養(yǎng)成全家一起學習的習慣。
02
告訴孩子"你能行"
父母可以有意識的忽視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在孩子表現(xiàn)出自信的時候,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淡化“我無能”的心理,樹立起“我也行”的積極心理。
03
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周末帶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見時,注意提問的方式。不要問“你想去哪里”,而是這樣問“你想去動物園還是博物館”,給他選擇的范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
04
不要嘲笑孩子
當孩子學習某個知識點或者某項技能,遲遲不能學會時,不要嘲笑他,更不要刻意強調(diào),換個時間再教他。
在孩子學習時,你的嘲笑會使他喪失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05
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
孩子提出問題,要耐心傾聽,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實告訴他,千萬不要假裝知道。
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任何人都有從未知到已知的一個過程,從而增加自信。
06
讓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
用商量的口氣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書拿給媽媽,好嗎?”讓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好方法。
07
在家陳列孩子的作品
可以讓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墻面上,張貼他的涂鴉之作,在柜子上為孩子做個陳列架,陳列他的小制作,榮譽感最能激發(fā)孩子的自信心。
08
給孩子一個屬于自己的領地
給孩子一個房間或者房間的一部分,讓他有一個自由玩耍、自由學習、不受束縛的小天地。因為擁有自己“領地”的他,心中充滿驕傲感,這會讓他增添一些自信。
09
父母的理解與寬容
不要總是因為孩子房間里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并且跟他一起做。
父母的理解與寬容是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土壤。
10
不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不對孩子說:“妹妹已經(jīng)會數(shù)數(shù)了,你還不會,你可真笨!”
哪怕他真的比別的孩子學的慢一些。總是拿比他強的孩子和他比較,最能挫敗孩子的自信。
11
讓孩子偶爾當家
帶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讓他交給收銀員。逐漸讓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錢,讓他當家,會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2
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衣服
給孩子購買衣物,讓孩子自己挑選顏色和款式。也許他選的顏色你并不喜歡,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可以問問孩子為什么選擇這個顏色。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是他自信的開始。
13
與孩子平等相處和交流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電視劇,和他討論喜歡的人物和臺詞,對他的觀點表示感興趣。平等的相處和交流是給他自信的階梯。
14
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讓孩子獨立清洗自己的小衣物,哪怕洗得不太干凈。孩子的自信來源于每件小事中你對他的認可。
15
鼓勵孩子發(fā)展特長
當孩子表演背詩、講故事和唱歌的時候,給他打拍子,表示應和。鍛煉他敢于從容登臺表演,就是鍛煉他的自信心。
16
讓孩子多和同齡人玩耍
讓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積極鼓勵他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培養(yǎng)他的社交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yǎng)他的自信心。
17
幫助孩子制定計劃,并提醒孩子執(zhí)行
比如幫孩子制訂練琴計劃,制訂計劃時和他協(xié)商時間。執(zhí)行時提醒他“我們現(xiàn)在該練琴了,對吧?”
讓他養(yǎng)成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滿自信。
18
不要制止孩子探索感興趣的東西
孩子玩可樂瓶、鞋盒等各種廢棄物,不要武斷地制止他。孩子喜歡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你制止他的興趣,也就容易挫傷他探索的信心。
當然,對孩子有危害的探索要及時制止,但在制止時要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的原因,而不是簡單的一句“不能做”。
19
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
當孩子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滿地都是,父母可以叫上孩子一起收拾,或者引導他自己收拾。孩子掉落的東西讓他自己撿起來,摔倒后讓他自己爬起來。凡是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家長應該積極引導孩子自己做。
20
教孩子從小認可自己的長相
比如告訴他雖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對自己相貌的不認可。
21
盡量讓孩子在生活中脫離依賴
上學要準時,爭取讓鬧鐘叫醒他,而不是媽媽一遍遍呼喚。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沒有依靠的環(huán)境中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