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好奇詢問:每年藝考總能看到很多孩子,藝術生和文化生到底有什么區別?相對于文化生,藝術生有什么優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藝術生到底有什么優勢?
考試形式
多一次考大學的機會,藝術生需要參加專業考試,也就是藝考,藝考專業有美術類、音樂類、播音主持類、廣播電視編導類、書法類、舞蹈類等幾個大項。
藝術生需要在每年的11月左右至次年1月份左右參加藝考統考考試,有的同學甚至還會在次年的3-4月份參加各藝術類院校組織的校考,6月份參加高考;文化生只需要參加6月份的高考。所以,從升學考試形式上來講,藝術生要參加至少兩次考試,文化生只需參加一次。因此,藝術生如果專業考得不理想,也可以憑文化成績報考大學。這可以說是藝術生最大的優勢。
志愿填報
提前知曉報考大學,文化生要在高考成績出來后填志愿的時候,才能根據自己的分數決定報考什么學校。而藝術生則提前半年,在藝考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要報考什么學校。藝術生通過院校的藝考考試,拿到專業合格證以后,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直接填這所院校就可以了。
錄取分數
文化分數要求較低,相對于文化生動輒500的分數線而言,藝術生對于文化課分數要求略低。各省藝術類提檔線大多在280分-350分之間,這也是很多考生選擇學藝術的主要原因。但是隨著藝考改革的不斷實施和藝術生群體對文化課的重視,藝術生文化課分數線也在不斷上漲,很多學校的藝術類專業實際錄取分都在400多分,不過相對于文化生來說,分數線還是偏低的。
復習模式
更為精簡高效,藝術生在高三上半年要參加專業課集訓,1-3月份參加專業課考試,所以高三上半年基本上是沒有時間學文化課的。而文化生在高三通常有一輪、二輪、三輪、沖刺的四個復習階段。當藝術生回校后,文化生已經進入了高考沖刺的復習階段。二者學習進度不同,考試內容側重點也不相同,所以,藝術生會選擇偏重基礎的復習模式,學習起來也更為精簡高效。
所用教材
更為簡單基礎,由于藝術生和文化生的考試側重點不同,所以二者在教材選擇上差異性也比較大。藝術生的教材,內容更為簡單基礎,將語數外及綜合的必考知識點、技能點都編排在書中,讓藝術生熟知解題思路和過程。
藝術生=文化生
文化生≠藝術生,如果藝術生在藝考中失利,沒能拿到專業合格證,同樣可以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以文化生的身份報考文化類專業,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藝術類考生可以兼報普通文理類專業。這其實是作為藝術生最大的優勢,等于是有了兩次高考機會,并且多了一個低分沖名校的機會。當然,如果要兼報普通文理類專業,前提是你的文化課成績要足夠優秀。最后需要提醒大家,不管因為什么原因走上藝術之路,都要把文化課重視起來,畢竟,文化課的比重一般是不低于50%的!
藝術特長生與藝術生的區別
值得注意的是,藝術生和藝術特長生(高水平藝術團)也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具體區別如下:藝術特長生是過去的叫法,現在準確的叫法是高水平藝術團,但人們習慣上仍叫作藝術特長生。藝術特長生與藝術生是不一樣的,因為藝術特長生和藝術類考生的概念不同,報考的類別、報考條件、專業考試內容、測試形式、錄取政策均是不同的。具體如下:首先,藝術特長生和藝術類考生在概念上有著明顯的區別。所謂藝術特長生是指我國部分普通高校為活躍校園文化生活,推進高校的素質教育,在每年高考錄取的一些成績達到一定要求、又有藝術專長的考生。而藝術生則是具備專業水平的考生,藝術類專業招生的目的是為高等藝術教育選拔具有較高藝術素質和藝術領悟力的專業人才。
其次,藝術特長生的報考科類為普通文科類或理科類,被有關高校錄取后就讀于普通文科類或理科類專業,在學習專業的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參加高校的文藝排練和演出.藝術類考生的報考科類為藝術類,被有關高校錄取后就讀于藝術類專業,如: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繪畫、雕塑、美術學、藝術設計學、藝術設計、舞蹈學、舞蹈編導、戲劇學、表演等。
第三,藝術特長生的報考條件是具有聲樂、器樂、舞蹈、戲劇、書法、繪畫等特長符合高校藝術特長生招生要求的考生。藝術類考生的報考條件是符合普通高校招生報考條件,具有一定藝術專長者。
第四,藝術特長生著重考查藝術綜合運用能力,由相關院校組織進行測試。藝術類專業考試則兼顧考生在藝術學習方面所具有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藝術生參加藝術類專業考試包括省聯考和招生院校自行組織的校考兩種形式。
第五,獲得藝術特長生資格的考生錄取時可享受一定的降分錄取優惠,錄取時,按文化統考成績在招生院校提檔線測算值下20分以內、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上,省教育考試院向有關高校投檔,由高校擇優錄取。藝術類考生藝術類錄取規則是在考生專業和文化成績均達到相應錄取控制線的情況下,參照考生所報志愿順序,按投檔原則投檔,由高校按招生章程中確定的規則擇優錄取。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雖說藝術生相較文化生有眾多優勢,但藝術生付出的努力和辛苦也并不比文化生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踏實勤勉的鉆研,才能收獲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