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實施后,各地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推進情況如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如何管理?辦學有哪些要求?最新進展來了!藝術類培訓機構監管部門變更?
11月30日,鄭州教育微信公眾號發布通知,鄭州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0%以上。同時,鄭州市1682家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主體由鄭州市教育局分別移交給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體育局和科技局。
鄭州市《關于做好校外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和調整管理體制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各職能部門關于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審批管理范圍,其中:面向中小學生提供編程、機器人、創客、科學探索等各類科學技術培訓服務等內容,列入科技類進行管理,管理主體由鄭州市教育局轉為鄭州市科技局;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音樂類、舞蹈類、書法類、表演類等十余項非學歷藝術培訓等內容,列入文化藝術類進行管理,管理主體由鄭州市教育局轉為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近期多地相繼發布藝術類的監管政策:
6月20日,湖南省教育廳等六部門出臺了《關于規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管理的通知》,文件明確了關于非學科培訓機構的審批要求。明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審批采取“一件事一次辦”的形式,由教育、科技、民政、文旅廣電、市場監管等部門聯辦。
重慶市與11月7日出臺了《重慶市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和管理指南(試行)》,其附件《重慶市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流程(試行)》提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核階段及審核流程,為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收到申請材料后,依據《重慶市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和管理指南(試行)》,于20個工作日內聯合體育、文旅、科技等相關部門聯合對受理對象所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
安徽黃山11月30日《關于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致家長的公開信》提示家長,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必須取得各區縣文旅體部門審批,未經主管部門審批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2023年開始一律不得繼續開展培訓活動。
天津市于12月3日出臺了《天津市非學科類(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天津市非學科類(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其《標準》由天津市體育局、文化和旅游局、科技局會同市教委聯合制定適用于天津行政區域內設立體育類、文化藝術類、科技類的校外培訓機構。
威海市在12月7日發布了關于《威海市中小學生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準入指引(試行)》的通知,其通知由文化和旅游局發布,強調藝術類培訓教師必須持證上崗。
細細研究,不難發現全國各地(北京、鄭州、金華、天津等)均已經明確規定文化和旅游部門負責文化藝術培訓機構的管理,體育部門負責體育培訓機構的管理;科技部門負責科普知識培訓機構的管理。監管部門的變更,意味著藝術類培訓政策的變更。
藝術類培訓機構不再需要辦學許可證?
5月,浙江文化和旅游廳出臺了《浙江省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準入指引(試行) 》,明確培訓機構審批登記實行屬地管理,舉辦者應向文化和旅游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申辦材料,相關主管部門按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培訓機構出具審核意見書。
浙江明確只要辦理營業執照或者民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后,經過審批登記辦理許可手續就可以開展培訓,直接跨過申請辦學許可證的繁瑣流程。5月31日,河北印發《河北省非學科(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試行)》的通知,也明確提出“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必須經審批登記,辦理許可手續后才能開展培訓。未提到辦學許可證問題。”
7月,河南文旅廳和教育廳印發《河南省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和管理指南(試行)》,明確提出,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應當按規定使用和公示“辦學審核同意書”、營業執照、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等相關證照,按照證照所確定的經營 (業務) 范圍、經營 (培訓) 場所等事項開展培訓活動。
河南明確只要使用和公示“辦學審核同意書”后,根據培訓機構的屬性按規定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民政部門申請登記就可以開展培訓,直接跨過申請辦學許可證的繁瑣流程。
9月,長沙發布了《關于明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與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文件明確提出,并非所有的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均需有辦學許可證,與中小學課程或升學、考試相關的才需要。
分析以上經發布的地方藝術類培訓機構新監管政策,我們會發現,這些文件主要對藝術類機構的設置和運營進行了標準化的規范卻鮮少提及辦學許可證,也沒有相關字樣進行明確規定。
藝術類培訓機構辦學指南
近期,湖南、重慶、陜西等地非學科類培訓監管政策密集出臺,各地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審批正進一步提速。那藝術類培訓機構辦學有沒有統一的辦學指南?答案是,沒有!不過各地辦學政策有一些共通之處。今年3月,教育部、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規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公告》。要求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嚴格落實國家以及行業規定的場地、設施、消防等安全風險防范要求。
今年以來各地出臺的政策,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設置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近日明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需要滿足房屋建筑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專職教學人員不少于2人、消防驗收備案等條件方可開辦。湖南長沙則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提出了房屋建筑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注冊資本(或開辦資金)不得低于50萬元(足額實繳并以貨幣出資)、專職教學人員不得少于3人等要求。內蒙古今年3月出臺的相關文件要求,培訓機構辦學場所總建筑面積應不少于200平方米。其中,體育類(除棋牌)、舞蹈和戲劇戲曲類、其他類培訓同一培訓時段內生均面積分別不低于5平方米、6平方米、3平方米,確保不擁擠、易疏散。
目前,對場地要求最寬松的是重慶市。11月24日,重慶市教委發布《重慶市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和管理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提出,培訓機構開辦資金或實繳注冊資本應不少于15萬元。辦學場地總面積不得低于100平方米,教學用房面積應滿足同一培訓時段內生均場地面積不低于3平方米。
綜合各地辦學新規,我們不難發現,各地對非培訓機構辦學場地設施、消防、教師、培訓時間等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要求,近期或者年后想要辦學的藝培機構,可以參考一下辦學指南:
辦學指南
1場地
培訓機構應提供與培訓類別和規模相適應的固定場所(含辦公用房、教學培訓用房和其他必備場地設施),并經當地住建部門消防驗收或備案。
建筑面積不得低于200平方米(上海、廣東、內蒙、山東、陜西、安徽、合肥、海南等),教學用房建筑面積應不少于辦學場所建筑面積的2/3,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學齡前兒童為培訓對象的,所在樓層不得超過3層。同一培訓時段內生均面積不低于3平方米。
2校長
擬任教育機構校長年齡不得超過70周歲,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大學本科以上學歷,5年以上相關教育教學經驗;身體健康,能專職主持日常工作。
3教師要求
根據所開設培訓項目及規模,配備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專兼職教師隊伍,所聘任的專兼職教師必須持有教師資格證,專職教師不少于3人。
4培訓時間
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教學時間相沖突,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
5.資金
開辦資金不得少于20萬元;需要繳納預付費保證金,接受預付費資金監管。
監管是一把雙刃劍,素質類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契機。在合規良性的監管下,素質類教育將在未來以一個更健康可持續的方式發展。